青钱柳属于珍稀树种,集药、食、观赏、用材等较高价值于一身
王继煌
基金项目:桂林市科技局“广西特色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良种选育及种源、药材基地建立--治疗糖尿病药用植物青钱柳幼龄期药用成分分析及叶用林苗木培育技术研究” (立项编号2016010305)。
青钱柳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集药、食、观赏、用材等较高价值于一身,仅存于中国,桂林地区产于资源、龙胜、永福、全州等县区。青钱柳喜光,耐旱,常分布在海拔500~2500 m湿润、深厚的风化岩土质山林中,萌芽力强,生长迅速,幼苗期稍耐阴。但因为青钱柳的种子发芽率在自然条件下极低,在我国自然分布面积较少,再加上近几年来天然的青钱柳林过度的采集而遭到破坏,造成了青钱柳目前资源的严重匮乏甚至是濒临枯竭的危险。因此,必须深刻的认识到青钱柳的价值所在,并通过不同的方法提高青钱柳育苗的出苗率和种植存活率,保证青钱柳的资源,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其价值,发挥其在医学和经济学上的重要作用。
1 适合桂林地区青钱柳育苗的主要方法
1.1 种子采集
选择20~40年生、干形通直、冠形匀称、无病虫害、正常开花结实的优良壮龄母树采集种子。为避免自花授粉、饱满度不高,不能在群体数量少的林木上采种,特别是不能在孤立木上采种。
青钱柳既可以采摘树上成熟的新鲜种子,也可以搜集自然成熟掉落在地上的干种子作为青钱柳培育幼苗的原始种子。由于青钱柳树木高大挺拔,人工上树采摘种子的难度非常高,而且不安全。因此,一般在每年9~10月青钱柳果实自然成熟落地时采集种子,最迟采集时间可至11月底。
1.2 种子处理及贮藏催芽
种子采集后,在室内通风处阴干3~4 d,待果翅干至松脆时搓碎果翅净种。将清理干净的种子用50 °的白酒加40 ℃的温水(酒水比例为1:1)浸泡20 min后捞出,冲洗干净;然后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15 min,冲洗干净后再用45~55 ℃温水浸种48 h,去掉浮于水面的轻粒种子,浸种后捞起放置于湿沙进行贮藏催芽。湿沙的湿度以用手稍用力捏成团,松开即散为度。
湿沙贮藏催芽方法是: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容器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按种子与河沙比例1:5铺沙子约5 cm厚,接着撒上种子,按此法铺四层即可,在最上层种子上覆盖10 cm厚沙子和5 cm厚稻草,并用0.5%高锰酸钾溶液淋湿淋透。贮藏催芽时间为14个月。每15 d左右翻动1次,当沙子变干的时候,应该及时进行洒水补充,这是因为青钱柳的种子皮厚而且非常坚硬,种子具有长休眠性的特征,如果直接进行播种培育,种子的发芽率极低。为了提高青钱柳的存活率,必须对原始种子进行一定的特殊处理才能加以使用。
1.3 整地与播种
选择微酸性沙壤土、取水方便、易排灌、背风背阴、深厚肥沃、交通方便的苗圃地播种。苗床整地在秋冬季节翻耕土壤,深度约40 cm,但不必把土壤耙细,深翻主要是为了在冬天的时候将土壤里面的害虫冻死,并且深层的土壤在翻到表层以后,将会受到阳光的曝晒和大地的冰冻,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深翻的时候还应该喷洒杀菌剂,如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300倍液,仅靠阳光的曝晒是不可能杀死所有病原菌的。在翌年3月做苗床前每667 m 2 施腐熟厩肥1000 kg、钙镁磷肥20 kg作基肥,均匀施硫酸亚铁10 kg,敌百虫2 kg消毒处理,进行三犁三耙,深翻30 cm 左右,除净杂物,耙碎土块,精耕细作,整地做床,高30 cm,宽1~1.2 m,沟宽20~40 cm,床面中间稍微隆起,略高于苗床边缘3 cm。
3月中旬将贮藏催芽处理了14个月的种子再进行一轮筛选,把沙藏催芽的种子取出洗干净,用40 ℃的温水浸泡3天左右,每天换水2次,然后再用300 mg/L赤霉素浸泡1天,最后取出种子并将表面的水分沥干就可以在苗床上播种了。
采取条播方式播种,株行距5 cm×20 cm,深2~3 cm,每 667 m 2 的播种量约8 kg,覆土厚度不超过1 cm,以没过种子为宜,最好选用细小的火烧土,可有效预防猝倒病。播种后盖上稻草、铺上地膜,以利保温保湿,也可加盖塑料大棚播种。
种子发芽的时间在播种后40 d左右。当种子发芽率超过50%的时候,将覆盖的稻草揭去一半,一周以后揭去全部稻草,因为长期覆盖,一次性全部揭开可能会造成幼苗不适应而死亡。为了防止高温的曝晒或大雨直接冲刷,在揭开稻草的同时,要为幼苗搭建遮阳篷。但在阳光不太强烈的下午可揭开遮阳网,以促进幼苗早日木质化。待小苗木质化且高5 cm以上时即可将小苗从苗床中移植到苗圃地培育苗木。
选择阴雨天将苗床上的小苗移植到苗圃地,按株行距15 cm×20 cm定植。起苗前一天淋透水,注意保持根系处于湿润状态。起苗时用铁铲将苗床上的小苗铲松动,用手轻微抖掉小苗上的泥土。切忌不能用手直接拔苗,这样很容易伤根。起苗后应尽快定植。
1.4 幼苗管护
1.4.1 幼苗遮阳 幼苗最初移植时对外界气温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要为幼苗的生长搭建遮阳棚,遮荫度50%~60%为宜,避免幼苗直接受阳光暴晒和雨水冲刷对于幼苗的侵害。幼苗定值10个月后可以撤除遮阳棚。
1.4.2 肥水管理 幼苗在生长期对水肥的需求很大,因此,必须根据幼苗的实际生长状况和需求量进行施肥和浇水,但大雨天时要注意做好排水,避免幼苗因雨水的冲刷和根部遭到淹没难以存活。小苗移植后,每隔15~20 d淋施1次0.3%复合肥(15:15:15),施肥后用清水淋洗叶片。也可以在距离小苗10 cm 处的行间开沟按每株每次施10 g复合肥(15:15:15),9月后停止追肥。
1.4.3 及时除草 杂草的繁衍和生长会消耗供给青钱柳的养分和肥料,使得幼苗的养分变少,从而影响苗木的长势。为了保障幼苗获得更多的养分,必须及时去除混在幼苗中间的杂草。
1.4.4 病虫害防治 青钱柳幼苗主要病害是猝倒病,5月发病前可喷施0.5%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时可使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主要虫害有蛴螬、地老虎等,发生危害时可用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40.7%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浇灌苗间及根际土壤。
2 桂林地区青钱柳造林注意事项
2.1 选择适宜生长的土地
由于青钱柳对于土地和环境的选择性非常严格,因此,必须提前对于土壤的地质状况进行检测,选择最适合青钱柳生长和繁衍的环境和土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向阳的酸性土壤的地块造林,并且对该块土地进行整改和优化,以提高造林的成功性和苗木的成活率。
2.2 进行科学的规划
青钱柳的大面积移植和造林是一项繁琐的工程,不能盲目种植,必须事先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指导管理,以遵循青钱柳的生长规律为原则,实现青钱柳三化一体造林(即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从而达到青钱柳高产优质的生产目标。
2.3 造林
在秋冬季节全面完成林地清理,选择1年生苗木造林,在次年2月底前完成造林。培育用材林的株行距为3.5 m×3.5 m,培育叶用林的株行距为2 m×2 m。种植穴的规格为50 cm×50 cm×50 cm。挖穴时,敲碎表土并回填。每穴放农家肥类基肥5 kg,并与表土拌匀。
2.4 抚育管理
青钱柳3~5 年可郁闭成林,连续抚育3 年,每年进行2次抚育管理,分别在6月和9月底前完成。抚育时,要求做好苗木检查补植、割除杂灌、松土施肥等项工作。若属于叶用林,还要通过摘心、截干、拉枝、抹芽等措施,做好控高促萌整形工作。
3 桂林地区青钱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 分布范围狭小,上市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要青钱柳只生长在中国,仅零星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是冰川世纪幸存下来的珍贵物种。由于青钱柳的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发芽率极低,桂林地区现有青钱柳林地面积有限,这就导致了树木数量稀少,难以满足中药市场以及人们养生保健的购买需求。
3.2 原始天然林木遭到过度开采,造成资源破坏和枯竭随着人们健康和养生意识的提高,在保健品和药物的选择和投资上也越来越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而且更偏重于选择那些副作用少,安全的中药材。供不应求的市场造成了青钱柳天然林的过度开采和破坏,使得青钱柳的资源越来越少,甚至面临枯竭的困境。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再造青钱柳,既不破坏原始生态平衡,又能满足市场需求。
4 保护和利用青钱柳的应对措施
4.1 加大种植的扶持力度
作为国家珍稀药材,要挽救青钱柳的枯竭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上升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上。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对适合青钱柳种植地区的资金投入,并且提高青钱柳的收购价格,增加农民利润,从而提高当地农民的种植热情和积极性。其次,通过树立青钱柳种植特色区域品牌,形成品牌力量和市场导向。再次,对于种植青钱柳的农户,增大补贴力度,让当地农户意识到种植青钱柳的前景和利润是非常可观的,从而扩大青钱柳的种植力度。
桂林地区开展青钱柳育苗造林技术研究和面上造林起步较晚。近几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桂林龙胜、平乐、灌阳等县均已开展青钱柳种植。龙胜县还积极筹划申报“青钱柳之乡”,为鼓励群众种植青钱柳,每 667 m 2 补贴达到1500元,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青钱柳的积极性,目前已经种植67 hm 2 。
4.2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指导青钱柳育苗工作青钱柳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发芽率极低,因而在进行人工育苗时不能盲目操作,必须经过科学的试验,在系统操作的指导下进行规范育苗,才能提高青钱柳育苗的出苗率。如果在种苗培育环节缺乏技术保证,则在其后的生长环节、市场交换和流通环节以及最终的销售环节,都会出现不良的连锁反应,从而影响青钱柳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对青钱柳的育苗技术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并经过实际的检验后进行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