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十大名茶中,安徽茶占据四席,分别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祁门红茶,近乎半壁江山,地位不可谓不重。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前,安徽茶叶种植面积一直居全国前3,产量位居前5,是中国最重要的产茶大省。但是,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各种因素叠加,安徽茶逐渐掉队,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浙江福建等周边省市。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安徽茶叶大省的优势下滑,现在安徽茶叶在中国处于什么地位?
茶叶起源于巴蜀,却兴盛于江南。早在南北朝时期,地处安徽的皖南皖西,就有茶树种植的记载。至唐朝时,徽州山地十之七八都在种茶,而皖西霍山,更是当时最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两宋及元朝,安徽茶叶进一步发展,正在积蓄能量,到朱元璋的大明建立后,皇帝的家乡茶,终于站上了舞台中央,成为最亮的那颗星。
明清时代,黄山地区的松萝茶、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皖西地区的六安瓜片,纷纷成为贡茶,知名度从国内走向国外,是当时国际茶叶贸易的主要品种。尤其是屯绿和祁红,曾经占据华茶出口的90%以上。
哪怕是建国后,这两种茶也是一段时间内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1990年,安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78万亩,占全国总量的11.2%,仅次于浙江和云南,居全国第三位。到2019年,安徽茶园面积虽然增长到280万亩,但全国排名却已经掉出前五,只能排在第七位。更关键的是,茶园面积排名前三位的云南贵州和四川,分别达到了699万亩、698万亩和575万亩。安徽茶叶规模与前几名的差距,越拉越大。为什么呢?
一、传统小农零散种植模式
安徽产茶区域主要集中在皖南和皖西山区丘陵地带。如果你去实地考察,会发现大部分安徽茶园,都是分散种植在山坡上,成行成片的规模茶园不多。这种零散种植模式,既跟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又跟茶叶种植经营模式有关。
多山地丘陵环境,导致种茶区域狭小,平地茶园少,多为梯田茶园,无法采用机械作业,茶园的现代化水平低。茶园的管理和采摘,完全靠人工,导致安徽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四川贵州等产茶大省,市场竞争力正在逐步走低。
再加上,山区耕作面积少,相对平整肥沃土地,多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只有那些不宜种植庄稼的贫瘠坡地,才用来种植。每一户的人均土地不到一亩,好田好地不舍得种茶,导致茶树都生长在边角料地块,见缝插针。比如在安徽岳西,很多茶园与桑园混栽,一块桑园中,零星分布几棵茶树。可想而知,这样的种植方式,管理难度有多大,产量又是多么低下。
即使到了今天,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但受限于当地的种植环境,安徽茶仍然还是以传统分散种植为主,茶园单产低的现状,很难改变。每家每户都有几十上百棵茶树,有的少一点,有的多一点,但都没规模,难以取得规模效应。正是因为这一点,直接引出了第二个不利因素。
二、茶区劳动力短缺
一直以来,安徽都是一个农业大省。但种地收入有限,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步放弃土地耕作,去城市打工。尤其是山区,人多地少,土地的产出,只能填饱肚皮,却无法用来改善生活。目前,安徽很多农村都“人去楼空”,只有部分老弱妇孺留守老家。
前面第一点,我们分析过了,安徽茶叶生产种植,目前仍然依靠人工为主,机械化水平不高。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茶园无人管理,产量上不去。甚至有些农民,举家迁往城市生活,老家的茶园完全荒废,不管不顾。
到了春茶采摘季节,青壮年劳动力都不在家,只剩下老人在家采茶。从劳动强度和劳动效率上来讲,老年人都不占优势。很多人家的茶园,压根采不过来,只能采多少是多少。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不请茶工采摘。
首先,当地劳动力短缺,不是哪家哪户的问题,而是普遍现象。家家都有茶园,自家都采不过来,就别指望请他们来帮忙采摘。
其次,请外地茶工不划算。因为是分散种植,每家的茶园并不大,真要请茶工,最多三五人。直接从非产茶区请茶工,几个人不好请。即使请过来,包吃包住,每天至少150元的工钱,也并不划算。浙江茶园之所以能大量请茶工,是因为他们的茶园,大多数是新建规模茶园,采摘方便,集中度高,用工需求多。安徽茶园分散种植的特点,显然无法做到价值最大和成本最低。
所以,最后的结局就是,很多山区茶园荒废,单位面积产量低下,采摘成本过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逐渐落后于周边产茶大省。
三、安徽茶品种多而不强
安徽作为重要产茶区,境内既有像黄山毛峰、祁门红茶这样的全国十大名茶,更有数十种二线三线的小众茶。在皖南皖西,大到一个县,小到一个乡镇,可能都有自己的特产茶品和品牌茶企。茶叶品种多,是好事,也是坏事。目前安徽茶发展的最大阻碍在于,一直在“有姓无名”或“有姓多名”的困局中纠结。
一方面,安徽有多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比如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和祁门红茶等。这些都是以产地命名,相当于有了姓氏。但是,真正要挑出一个特别厉害,在全国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却又很难。换句话说,很多安徽茶,只能叫岳西翠兰或桐城小花,但是却没办法叫某某牌翠兰或小花。
另一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安徽茶企注册的品牌有1000多个。但是这些品牌,大多数是小打小闹,各自为战,没有办法形成合力,无法有效对抗强烈的外部竞争。安徽几大名茶,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都很高,但是安徽的品牌,走出省内,基本上都变得默默无闻。这种品牌与茶类的割裂,让安徽茶,一直在走下坡路。
总而言之,目前安徽茶在中国茶叶界的地位,已经掉出了前五,如果不加快转型升级,可能连前十都很难保证。
中国10大名茶有哪些
1、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茶产自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的狮峰山、双峰村、满觉陇村、梅家坞等地。在我国只有来自杭州西湖产区的龙井茶,才有资格称之为真正的西湖龙井,其中尤其以狮峰龙井最为出名。西湖龙井属于典型的绿茶,享有“绿茶皇后”的美誉。
正宗的西湖龙井具有以下独特的品质:扁平秀挺而光滑;翠绿中带有糙米黄;汤色清澈明亮,鹅黄隐绿;滋味醇和甘鲜,香气清高幽雅,浓烈扑鼻,有着沁人心脾的兰花香。
2、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属于绿茶,产自于我国江苏苏州太湖的洞庭山,自古以来就是茶中珍品,其历史非常悠久,据说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洞庭碧螺春享有“茶中仙子、一嫩三鲜”的美誉,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这四绝而扬名天下,在苏州当地,人们称之为“吓煞人香”。清明前的碧螺春最为珍贵,当然价格也高。
碧螺春具有以下鲜明特征:成茶外形条索纤细、芽叶幼嫩、卷曲似螺,银白隐翠,满披白毫;汤色清澈嫩绿;香气浓郁鲜爽,味道鲜醇甘厚。特别是对于高档的碧螺春,花果香味十分的浓烈芬芳,汤色格外的嫩绿鲜艳。
3、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也是属于绿茶,产自于我国河南信阳市云雾山、车云山、白龙潭等著名茶场,享有“绿茶之王”的美誉,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如此赞美信阳毛尖:“淮南茶,信阳第一”。
信阳毛尖一直以色绿、香高、形秀、味鲜四绝而闻名中外。外形具有细、圆、紧、直、多毫5大特点;冲泡之后气味清香,味浓汤绿,滋味鲜爽,饮后生津有回甘。
4、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自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及霍山县,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属于典型的历史名茶,又名“片茶”,因其叶边背卷平展,似瓜子形状,六安瓜片因此而得名。六安瓜片属于一种没有芽头和茶梗的特种绿茶。
六安瓜片的外观及品质特点:外形匀整顺直,叶边背卷平坦,形如瓜子;色泽宝石绿中泛起微黄;汤色碧绿透亮而清澈;香气持久;滋味甘醇。特别是对于上等品质的六安瓜片,闻起来都有浓郁的兰花香气,同时第一泡之后却有熟板栗的香气,这也是鉴别六安瓜片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准。
5、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产自于我国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属于绿茶中的尖茶,享有“尖茶之冠”的美誉,同样也是我国的一种历史名茶,因其香味有独特的“猴韵”而得名。
太平猴魁具有兰香高爽持久、经久耐泡,回味甘甜,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特点,其色、香、味、形独具一格。人们形容太平猴魁为:“龙飞凤舞、刀剑云集”。
6、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产自于江西九江市的庐山,古时候又称之为“闻林茶”,其历史十分悠久,从明朝时期开始,人们就改称为“庐山云雾”,堪称“茶中上品”。
由于庐山流泉飞瀑、行云走雾的独特自然环境,从而造就了庐山云雾独特的品质:汤色清澈明亮、营养丰富、甘润醇香、香如幽兰、毫多叶厚。
7、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自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中的君山岛,属于历史名茶,享有“金镶玉”的美誉,曾被称为“黄翎毛”、“白鹤茶”,是黄茶中的标志性产品,堪称“黄茶之冠”。而正宗的君山银针是经过发酵而来,目前有“黄金砖”、“黄金饼”等系列产品。
君山银针非常的漂亮美观,称得上是茶中的艺术品。芽叶匀整而肥壮、挺直如针、白毫鲜亮;色泽金黄而自然;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鲜爽甘醇;香气清新诱人。
8、武夷山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属于武夷山岩茶,既是历史名茶又是乌龙茶中的极品。产自于福建省武夷山的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流香涧和悟源涧等地,俗称“三坑两涧”。
武夷山大红袍的特点:条索紧结、壮实匀整;色泽绿褐鲜润;汤色明亮橙黄;冲泡后,兰花香或者桂花香味馥郁持久,而入口后的滋味则是清醇甘泽,“岩骨花香”明显;叶底看起来很美观,“绿叶红镶边”。
9、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产自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属于历史名茶,也是乌龙茶中的珍品,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就是安溪铁观音的典型特征,并以此而扬名中外。
它兼有红茶之甘醇和绿茶之清香的特点,外形茶条卷曲,肥壮而圆结,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取少量茶叶放入茶壶,可闻“当当”之声;色泽砂绿油润,红点鲜活;汤色金黄浓亮,明亮浓稠似琥珀;香气具有天然的兰花香,馥郁持久;入口的滋味清新甘醇,香中带甜、味中有香;饮后醇厚甘鲜,齿颊留香,回甘悠久,“观音韵”明显。
10、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产自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属于名副其实的历史名茶,早在唐朝就已经久负盛名。同时在国外也具有相当大的名气,所谓:“群芳最,祁门香”,说的就是祁门红茶了。祁门红茶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树一帜的香气,被称作是红茶中的一朵奇葩。
祁门红茶的特点:外形条索紧细匀齐,细小如眉,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而有光泽;汤色明亮而红艳;香气则是果香中夹杂着兰花香;品饮之后的滋味醇厚甘鲜,回味悠长。
以上中国十大名茶,您喝过其中哪几种呢?